昨天,杭城某城区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,作文要求写“规则”。而此前一天,另一城区五年级期末作文题目,是如何看待“重庆万洲公交车坠江事件”。对小学生来说,这两个题目都挺难。于是,不少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着急,难不成现在小学生就要求写议论文了?对此,一线语文老师却认为题目出得不错,既能训练孩子思辨能力,又减少了套路作文的生存空间,符合语文教改趋势。“想要真的写好,平时需多关心时事。”(1月23日 钱江晚报)
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轰动一时的热点事件,引发了舆论热议,争议颇多,甚至促进了多地改进公交车的安防措施。将这样的热点事件选入小学生的语文期末考试中,确实让人不免担心孩子们是否有能力作答。而这样一起“人间悲剧”,是否会成为孩子们的“无法承受之重”,入选期末考试试题,又是否显得过于“血腥”?
如果把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选入高考作文题库,恐怕不会像如今这样引起争议。对于小学生来说,他们的思辨能力,对时事的了解程度,相比之下颇有局限性。可正因如此,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入选小学语文题,突破了常规,有着新的教育意义。小学生去了解并分析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,虽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,但对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,让他们了解社会都很有帮助。况且这道题也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作文。
很多中小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业压力,一心埋头读书不管“闲事”的他们对真实的社会缺少必要的了解,而且很多孩子还生活在成人们给他们营造的“童话世界”里。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,也无不可,甚至有必要,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,他们即将成为一名少年,应该多看看、了解“真实的世界”。
杭州某城区的这一作文题就很有意义。这个世界不是像童话世界里一样,非黑即白、泾渭分明,不只有“小白兔”“大灰狼”和“黑猫警长”,社会是复杂的。正因如此,在社会上生活,更需要讲规则意识,懂公德;人与人之间交往要能相互尊重,不能逾越权利边界与法律边界……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就是这个复杂社会的一个很好的“切面”,可以教给孩子们很多道理。通过更多的社会事件,让孩子们慢慢认识世界,懂得如何做好一名“小小公民”,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大有裨益。
教育要能更接地气一些,这就需要能够多进行教育创新,要勇于突破既有的条条框框,也要能“理论联系实际”,要给孩子们打开窥视外面世界的“窗户”。鲁迅说过:“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”不能让小学生当“猛士”,但也要让孩子们慢慢去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了。因为现在的孩子也将是未来的“猛士”,孩子们了解、正视、正确对待这个世界,世界才会更有希望。(戴先任)